判決書怎麼看?一起來讀!新手必學,法律專業用語與閱讀技巧,快速上手

判決書並非僅僅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工具,也是一般民眾瞭解案件真相與司法運作的重要途徑。[2]透過閱讀主文、事實與理由,讀者可以逐步掌握法官在案件中如何運用法律條文進行推理與裁量[1][3]。現在就花 3 分鐘的時間,快速學習有效閱讀判決書的方法,以應對生活中各類法律問題!

1. 新手閱讀判決書常見難題,一起看看你中了哪些

難題 1:結構複雜,難以抓住核心邏輯

判決書通常分為主文、事實與理由三大部分。主文是判決的核心結論,但事實部分僅記錄雙方的主張,並不代表法官的採納意見,而理由部分則是法官的推理過程。[12]

然而,這樣的結構對新手來說難以快速掌握重點,尤其當判決書動輒數萬字時,更容易讓人迷失方向。[4][6]

難題 2:法律用語晦澀,無法理解實際意涵

判決書中充滿專業術語,如「涵攝」、「爭點」、「法理」,加上文言化表述,使得非專業人士難以理解。例如,「矧」這類字詞在日常生活中罕見,但在法律文本中卻頻繁出現[5][6]。這些用語不僅增加了閱讀門檻,也讓讀者無法深入瞭解案件背後的法律邏輯。

難題 3:缺乏實務背景,難以將條文與案例結合

即使熟悉法律條文,也可能因缺乏實務經驗,而無法將其應用於具體案例中。例如,如何將《刑法》中的「構成要件」與案件事實進行涵攝,就是許多法律初學者面臨的挑戰。[3][4]此外,判決書中對證據能力的論述以及引用卷證資料的篇幅過長,也很容易模糊焦點。[8][9]

2. 判決書怎麼看?3 個步驟帶你掌握閱讀技巧

透過有系統的步驟學習,可以有效提升判決書的閱讀效率與理解力。以下介紹三個步驟,幫助你快速掌握判決書的核心內容!

STEP 1:定位爭點與事實陳述

首先,從判決書的「主文」開始閱讀。主文是整份文件的結論,例如誰勝誰敗、有罪或無罪等。[3][4]另外可以注意一下,判決書的開頭通常包含案件的基本資訊,例如當事人姓名、訴訟類型等(如損害賠償、確認債權)。

接著進入「事實」部分。這裡記錄了雙方的主張與證據,但需要留心的是,事實部分僅是雙方立場的陳述,並不代表法官的採納意見哦![1][2]

★解讀小撇步

  • 尋找案件的核心爭點,例如「是否構成契約違約」或「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」
  • 確認雙方提出的主要證據與抗辯理由

STEP 2:理解法律依據及推理過程

再來我們進入「理由」部分。這是法官解釋為何做出該判決的核心段落,能幫助大家理解案件的法律邏輯[7][10],通常會使用三段論法進行推理:

  • 大前提:適用的法律條文
  • 小前提:案件中的具體事實
  • 結論:適用法律結果,即如何將事實涵攝於法律規範中[6][7]

★解讀小撇步

  • 找出法官引用的法律條文,並理解其適用範圍
  • 注意法官如何分析證據,也排除不具可信度的部分

STEP 3:提取結論

最後,將判決書中的關鍵資訊整理成筆記,例如案件爭點、適用法條和裁定理由。

這三個步驟不僅能提升考試效率,也能應用於法律實務工作中![2][8]

3. 基本法律用語,看懂就是好的開始

法律用語是判決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於初學者來說,這些術語可能顯得晦澀難懂。然而,透過深入解析與實例說明,可以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其含義與應用,進而提升判決書的閱讀能力。

你可以參考司法院的裁判通俗化用語彙整表,逐步熟悉如足稽、似無可採、要非可信、綦詳等諸多術語的含義與使用情境。[25][27]

4. 讀判決書不可不知的基本概念

涵攝

涵攝(Subsumption)是法律推理中的核心概念,指將具體案件事實納入法律規範的構成要件中,以得出法律效果。

舉例,《刑法》§271 規定「殺人者,處死刑、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」。若某甲持刀殺害某乙,其行為符合「殺人者」的構成要件,經涵攝後得出某甲應受刑罰的結論。這種三段論法的推理過程(大前提—法律規範、小前提—案件事實、結論—法律效果)是學習判決書分析的基礎。[1][6][7]

爭點

爭點是案件中雙方爭執的核心問題,例如「是否構成契約違約」或「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」。

在判決書中,爭點通常出現在理由部分,是法官針對雙方主張進行分析與裁定的重點。掌握爭點,就能幫助你快速聚焦於案件的關鍵內容![2][8][14]

法理

法理是法律背後的基本原則,例如公平、正義、比例原則等。在判決書中,法官常引用法理來補充法律條文的不足或解釋上的灰色地帶。例如,在涉及人權保障的案件中,比例原則就很常被用來平衡公共利益與個人權利。[21][23][29]

現在就一起讀判決!案例分析

案例分析是學習法律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。透過真實案例,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法律條文怎麼用,更能提升法律邏輯與實務操作能力。

以下分享兩個經典案例,看看如何有效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爭議!

案例 1:肖像權侵害與損害賠償

在最高法院 113 年度台上字第 2271 號民事判決中,法院探討了肖像權的保障範圍與侵害內涵。

該案原告主張其肖像未經授權被用於商業廣告,已構成侵權並要求損害賠償。法院認為,肖像權屬於人格權的一部分,其侵害需滿足「不法行為」及「因果關係」等要件,最終支持原告的請求,判令被告賠償損失。[2]

★學習重點

  • 法律爭點:如何界定肖像權侵害及其損害賠償範圍
  • 實務應用:學習肖像權侵害構成要件、舉證不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

案例二:營業秘密洩漏與刑事責任

在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04 年度智訴字第 13 號刑事判決中,法院審理了一起涉及營業秘密洩漏的案件。

該案被告因違反保密契約,將委託製造的新式無塵衣設計圖洩漏給第三方並申請專利,被判處有期徒刑 1 年 6 個月及罰金 200 萬元[4],突顯了《營業秘密法》對於商業機密保護的重要性。

★學習重點

  • 法律爭點:營業秘密的定義及其侵害行為的認定
  • 實務應用:瞭解如何運用《營業秘密法》進行商業機密保護及追訴侵權責任

閱讀判決書雖然挑戰重重,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,就能逐步克服困難。從快速定位爭點到深入理解推理過程,再到熟悉專業術語,每一步都能幫助你提升閱讀效率與理解能力。

不論你是準備司法考試還是初入法律領域,都可以從簡單的案例開始練習,逐漸累積經驗。學會閱讀判決書,不僅能增強你的專業能力,也能讓你真正感受到法律的邏輯之美!

作為一名法官,都怎麼做出判決?

判決的背後,有法官自己的邏輯與架構,這門課將帶你走入裁判者的世界
法律人榮幸邀請「一起讀判決」創辦人蕭奕弘律師
從法官、檢察官與律師視角,與你一起解密判決要領,掌握法律學習的底層邏輯。
用 3分鐘填寫這份問卷,分享您的法律學習疑惑與期待,完成問卷享早鳥優惠!(問卷截止日:2025/2/28)

Frame 1000005632
返回頂端


✨ 免費訂閱《法律人國考週報》

每週一次,精選全網高品質考試資訊,
幫助你掌握法律學習的清晰路徑。
隨時可取消,就不會再收到我們的郵件